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全草类 > 败酱草
编号:10401737
败酱草主要用药来源及性状鉴别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》 2003年第4期
     【文献标识码】 B 【文章编号】 1609-6614(2003)04-0351-01

    据《新修本草》中关于败酱草的形态描述,指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的全草,目前全国败酱草用药主流也为此科。但我国华北、西北等地多使用菊科植物苣荬菜作为败酱草药用,称为北败酱,本品始载于《嘉本草》。现鉴别如下。

    1 来源鉴别

    1.1 败酱草 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,产于长江流域中、下游各省,为目前全国败酱用药主流。

    1.2 苣荬菜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苣荬菜的带根全草,又名大苦菜,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,习称北败酱。

    2 性状鉴别

    2.1 败酱草 黄花败酱根茎圆柱形,多向一侧弯曲,有节,节上有细根。茎圆柱形。黄绿色至黄棕色,节明显,常有倒生粗毛,质脆,断面中部有髓,或呈小空洞,叶对生,成羽状 深裂至全裂,裂片边缘有粗锯齿,绿色或黄色;叶柄短或近无柄,伞房状聚伞圆锥花序。气特异,味微苦。

    2.2 苣荬菜 茎纤细,基部无毛。根生叶多数皱缩,展开后叶片呈线状披针形或篱状披针形,边缘有稀疏的羽状齿裂或深裂,基部狭楔形,成柄状,两面暗绿色,无毛。茎生叶1~2片,形较小,基部微抱茎,无柄,头状花序排列成疏松的圆锥状,花全部为舌状花,两性,花冠黄色或白色。瘦果狭卵形或披针形,顶端有缘,基部冠毛白色。气微,味苦。

    3 分析

    以上二者都作败酱草入药,都具有清热解毒、排脓的功效,用于急性阑尾炎、菌痢、肠炎等症。此外,南方一些地区习惯以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菥的带果全草作败酱用,山东还以苦荬菜作败酱入药。故此,不同地区入药途径虽不相同,但不应视为伪品、劣品看待。

    (收稿日期:2003-02-01)

    作者单位:264513山东省乳山市徐家镇卫生院

    (编辑浮 萍), 百拇医药(任建锋)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全草类 > 败酱草